新華網南昌10月28日電 題:神州答卷|紅色江西:信仰榮光指引高質量發展新征程
“萬山紅遍,重上井岡”。
10月26日至29日,中國紅色旅游博覽會在江西省井岡山市舉行,中國紅色旅游博覽會主題展、贛湘紅色旅游推介會、紅色旅游精品線路考察……一系列活動精彩紛呈,為紅色旅游發展注入新的動能。
紅色是革命老區江西最鮮明的底色。近年來,江西努力走出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新路子,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就,經濟結構不斷優化,人民福祉持續增進。
?
用活紅色資源 紅色信仰代代相傳
重走紅軍“挑糧小道”、攀登黃洋界體驗“山下旌旗在望,山頭鼓角相聞”、在八角樓找尋指引航向的燈光……剛剛過去的“十一”長假里,“革命搖籃”井岡山游人如織,天南海北的游客來到這里循著革命先輩的足跡,感受穿越時空的信仰光芒。
激情燃燒的革命歲月,為井岡山留下了眾多革命遺址、史料和英雄故事,僅保存完好的革命舊址遺跡就達100多處。近年來,井岡山依托深厚而獨特的紅色資源,推出了集體驗式、參與式、互動式為一體的紅色教育培訓,走一段紅軍小路,聽一堂革命傳統教育課、做一頓紅軍餐……豐富多樣的培訓課程和新穎獨特的教學形式,增強了學員們的體驗感和參與感。
游客在井岡山參觀“勝利的號角”雕塑(4月27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
數據顯示,僅在2016年至2019年期間,井岡山就舉辦了28786期培訓班,培訓學員171.28萬人,學員遍及全國各地,越來越多人選擇來到井岡山開展研學,這個數字仍在不斷增長。
不僅是在井岡山,行走在江西這片滿載紅色記憶的土地上,革命榮光隨處可尋。為了讓厚重而深沉的紅色文化活起來,江西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與旅游相融合,打造紅色VR、紅色文創、沉浸式場景演出等創新旅游內容,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年輕游客熱捧。
走進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,一場沉浸式實景劇《那年八一》正在上演。劇目在革命舊址上進行實景創作,借助聲光電技術營造出歷史重現的氛圍,讓觀眾實現沉浸式體驗。不同于傳統舞臺話劇的“坐著看”形式,《那年八一》還巧妙地加入了互動環節,觀眾甚至能夠成為劇中角色,參與劇情發展。
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館長王小玲表示,很多游客驚喜地發現,有別于傳統靜態展陳,在這里能以“觸摸”歷史的方式感受革命先輩們的錚錚鐵骨,從而獲得更為震撼的體驗。
8月1日,游客在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游覽參觀。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
穿越時空的展陳文物、壯懷激烈的革命故事、泛黃的歷史照片……在江西,豐富的紅色資源還成為教書育人的生動教材,廣大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充分汲取養分、滋潤心田,紅色信仰在傳承中生生不息。
去年暑假以來,江西高校把課堂搬到歷史發生現場,創新“云上游、線下走”方式開展“紅色走讀”,上百萬學生線上云游,上百所高校千余支團隊利用假期周末實地走讀,沉浸式學習不僅增進了情感認同,更加深了對黨史的理解,許多青年學生從聆聽者變為講述者、傳承者。
“對于我們成長在和平時期的一代,這是學習長征精神的生動一課。”在江西于都走過一段紅軍長征的山路后,南昌師范學院學生羅曉嫻說,越是體力不支,越能感受紅軍戰士的艱辛,對眼下的幸福生活越發珍惜。
▲點擊圖片鏈接,以衛星視角俯瞰這片紅色熱土。
永葆紅色初心 矢志不渝增進民生福祉
深秋時節,井岡山黃洋界上郁郁蔥蔥,竹海如濤。90多年前,紅軍在根據地群眾幫助下,以不足一個營的兵力擊潰敵軍4個團的進攻,取得了黃洋界保衛戰的勝利。這場力量對比懸殊的戰斗背后,是中國共產黨始終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,充分發動群眾,筑成的一道銅墻鐵壁。
“一切依靠群眾,一切為了群眾”,昭示著中國革命歷經千難萬險最終取得勝利的歷史密碼。時光流轉,歲月變遷,“人民至上”的初心在這片紅色土地上始終不渝。
井岡山黃洋界景區(2017年9月26日無人機拍攝)。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
“焚燒田契債約”“窮人沒有飯吃,到土豪家里挑谷子”……在井岡山市拿山鎮長路村,一棟棟百年老屋斑駁的外墻上,一條條標語講述著當年紅軍帶領人民群眾打土豪分田地的崢嶸歲月。
如今,當地政府依托長路村的紅色文化和鄉村生態挖掘“紅”“綠”資源,整合各類涉農資金900余萬元投入村容村貌提升改造,由老屋改造而成的民宿“長塘古韻”引來一批批游客,昔日的貧困村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“打卡點”,村民們的生活也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。
長路村村支書劉足華說,現在村莊面貌煥然一新,村民住上安全房、喝上放心水、走上平坦路,祖輩們夢寐以求的生活,在我們這一代變成了現實。
江山就是人民,人民就是江山。革命先烈們前赴后繼,淬煉了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系,為人民謀幸福的使命歷久彌新。
人們在江西省于都縣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前參加紀念活動(4月30日攝,無人機照片)。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
“昔日破舊土坯房,如今新屋亮堂堂,銘謝黨的政策好,百姓心安喜洋洋。”在瑞金市葉坪鄉華屋村,村民華輝平在新家貼上的這副對聯,表達出了他內心的真實感受。
華屋村是當地有名的紅軍村,蘇區時期,僅有43戶人家的華屋村家家戶戶都有人參加紅軍。盡管村子名叫華屋,但是大多數房子卻是透風漏雨的土坯房,貧困始終籠罩在這個村莊。隨著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,村子有鱗次櫛比的新房、干凈整潔的環境、紅紅火火的產業……
一個村子的民生之變,折射出革命老區發展的光明前景。近年來,“共和國搖籃”瑞金著力強化住房、醫療、飲水等民生保障。全市共建設19個集中安置點,幫助1447戶5000人“挪窮窩”;在全市公立定點醫療機構推行貧困人口“先診療后付費”制度;投資5.72億元建成農村飲水集中供水工程222座,農村自來水的覆蓋率達91.66%……
“秉持為民初心,贏得民心所向,這是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‘能’的共同答案。”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副院長柯華說。
▲長按識別圖片二維碼,開啟探索你的紅色記憶。
傳承紅色基因 奮力推進高質量發展
江西作為紅色搖籃,孕育了井岡山精神和蘇區精神。偉大精神的感召,正是革命老區闊步邁向新征程的強勁動力。新時代的江西正把握新發展階段、貫徹新發展理念、構建新發展格局,以奮斗姿態攻堅克難,實現高質量發展。
2020年10月19日,2020世界VR產業大會云峰會在江西省南昌市開幕,這是觀眾在大會VR/AR產品和應用展覽會上體驗“MR交互系統”在醫務教學上的應用。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
——搶抓時機,在新“賽道”上培育新經濟、新動能。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機遇,江西借助VR、物聯網等新“賽道”換道超車,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“新”潮涌動。
金秋十月,2021世界VR產業大會云峰會在江西南昌開幕,一大批虛擬現實領域最新研究成果、前沿技術和最新產品亮相。VR產業在南昌從無到有、由弱變強,產值規模由2018年的42億元,躍升至今年的預計突破500億元。
VR產業的蓬勃發展,是江西換道超車的一個縮影。近年來,作為中部內陸省份的江西不斷轉變思想,打破對傳統發展路徑的依賴,開始搶抓新基建、錨定新產業、激發新動能,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,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。2020年,江西省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超過8000億元,同比增長15%,已成為贛鄱大地強勁的經濟“發動機”。
——揚優成勢,傳統優勢產業提檔升級。長期以來,傳統產業占江西省工業比重約七成。2018年,江西開始啟動實施傳統產業優化升級三年行動計劃,讓傳統產業開新枝、發新芽。
中國商飛C919大型客機外場試驗隊南昌基地,技術人員正在對一架客機進行檢測(2020年2月26日攝)。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
在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城門山銅礦,工作人員只需在智能化遙控操作間操縱按鍵和搖桿,就能控制智能挖機進行挖掘作業。江銅已從監測、開采、浮選、冶煉等多個環節實現了智能化升級,生產效率大幅提升。與此同時,江銅還組建了一支由百名博士、碩士組成的科研團隊,在單壁碳納米材料、石墨-銅(鋁)復合材料、5G高頻高速銅箔等高端新材料產品研發上取得成效。
——延鏈補鏈,集群發展展現強勁動能。近年來,江西以延伸產業鏈上下游、補齊補強核心關鍵環節為目標,不斷提升產業集群化發展水平,打造有競爭力的優勢產業集群。
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例,江西將電子信息產業作為著力打造的兩個萬億級產業之一,深度對接沿海產業轉移,形成了整機+關鍵元器件+電子材料完整產業鏈,僅在吉安市就集聚了800多家上下游企業,培育了合力泰、立訊、木林森3家百億企業,18個單項產品市場占有率居全國行業前十,產品配套率達80%。
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.6%、主要經濟指標增幅持續保持全國“第一方陣”、經濟總量由全國第18位上升至第15位、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……“十三五”時期,江西交出一張引人矚目的成績單,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,江西將以作示范的擔當、勇爭先的氣魄,奮力推動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。
?
策劃:劉健、沈錫權、錢彤
監制:周紅軍、李興文
執行:陳德文、朱永磊
記者:范帆
統籌:翟子赫、邱黎、戴艷
視頻:王曉震 徐雅靜
海報:唐子蘭
編輯:曹瀅 汪亞 吳亞芬
新華社江西分社 新華網 聯合出品
?
■ 新聞鏈接
“萬山紅遍 重上井岡” 2021中國紅色旅游博覽會在井岡山舉辦